0536119小说网>仙侠>南阀 > 第七十八节 秘密科研
    赵泽勇知道自己建立的第一个研究所叫做102所,是为储备电子技术人才而建立的,当时回现代养伤期间阅读了大量的经济和技术发展史料,赵泽勇对下一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力,电子产业非常倾心,一心要把电子技术革命带到民国,于是回国后第一时间就筹备了这个102研究所。目的是为了让中国电子技术走在世界先进行列,至于为什么是102,那是因为101赵泽勇打算留给研究集成电路的研究所,只是由于没有足够的人才,目前101还没开始筹备。

    101,102,都是搞电子技术的,而两个所都以‘1’字打头,因为按照赵泽勇的编码规则,‘1’字打头的实验室研究所都是电子技术研究所。目前成立就只有一家,正式102研究所。这个研究所目前研究的东西,基本上都是国际上已经出现过的技术,什么收音机了,无线电发报机了,当然也有世界前沿的技术,比如雷达技术。现在的雷达尽管还没有成熟的。能够进入实战的产品,但是各国都在研究。研究的目的也不尽相同,英国人已经注意到了雷达技术的军事价值。而外国环境优越的美国,则认为雷达具有民用和商业价值,他们认为雷达可以用来让海上航行的船只躲避冰山。

    102研究所目前有两百多人,里面有大学生,有高中生,也有民间的无线电爱好者,但是无一例外他们都是云南人,身家都是清白的。至少三代都居住在云南。他们组建了十几个小组,分项目研究鸽子感兴趣的东西,不求出产品,不求有产值,只求锻炼他们的研发能力。毕竟现在云南的科研实力害死太低了,而赵泽勇又不放心外界的人,所以这些人尽管能力不高,但是赵泽勇宁愿耗费时间等待他们成长,也不敢冒险从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来招募人才。

    好在这个时代的无线电技术理论还处在初级阶段。成熟应用主要就是一个无线电发报机和收音机了,连电视机都还处在孕育阶段,在加上赵泽勇花费大力气请人翻译了大量的国外最新技术资料供他们学习,又提供不菲的经费任由他们做实验。这些人进步很快。

    等这批人成熟了之后,赵泽勇才考虑建立101研究所,拿出一些集成电路的资料给他们学习。但是赵泽勇没有建立101研究所,但是102研究所这批人却天然的以为。101研究所是有的,脑补了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研究所,越是神秘。大家的兴致越高,在102这批菜鸟研究员心里,已经把101想象成了一个专门研究最先进技术的单位了。这倒是赵泽勇没想到的,不过倒也乐于接受,起码将来等自己拿出集成电路资料的时候,这些人不会太过吃惊,就告诉他们那些是他们的101前辈研究出来的。这样以来,赵泽勇倒是不急着组建101研究所了,就让这个研究所成为一个永远的,只存在在这些人想象中的神秘单位吧。

    除了‘1’打头的电子技术研究所外,赵泽勇之后还建立了‘2’打头的机械技术研究所和‘3’字打头的物理材料研究所。

    由于云南在机械技术方面储备的人才比较丰厚,所以机械技术研究所发展很顺利,目前已经拥有了202到206五个研究所,也有了不少科研成果。当然都不是自己自发研究出来的,大多数都处在解析赵泽勇从现代带过来的技术阶段。因为赵泽勇的各个机械企业中有大批的技术人才,所以机械技术的几个研究所成果斐然,目前已经成功复制了赵泽勇带过来的70年代西德纺织机械,先进的压路机、铲车、推土机、挖掘机还有吊车,目前正在对水泥混凝土泵车进行复制。

    吸取了最早的电子技术研究所的经验,赵泽勇刻意没有组建201研究所,这样大家都对赵泽勇弄来的技术资料不加怀疑,202所得到的资料以为是所谓的201研究所设计出来的,203可以猜测他们得到的先进资料是得自上一级研究所,不是202就是201,越往后的研究所可猜测的空间就越大。反正弄到最后是,没人怀疑这些资料的出处了。更没人知道,其实所谓的201研究所就只有一个人,那个人就是赵泽勇。

    每个研究所不但独立工作,之间的工作内容也都是平行的,并没有相互的联系。比如202研究所负责工程机械使用的大马力发动机,203研究所可能负责的是液压装置,204则负责机械传动装置,总之他们之间既没有重复的工作,也没有需要相互配合的工作,就像工厂里的流水线一样,都是独立的系统,但是最后却能组装出产品来。

    从机械研究所里出来的产品目前有不少已经开始试生产,比如工程机械,钱臣尽管很好奇赵泽勇组建的研究所效率为何这么高,自己才从世界各地搜刮了一些比较普及的技术,立马这些研究所里就拿出了先进的技术。但是由于研究所是保密的,钱臣也不可能知道具体的情形,只能接受这些技术,同时制定出了营销模式。由于都是很先进的技术,尤其是工程机械,相比民国时代的同类产品,马力更大,功率更强,效率自然更高了。只是由于是最新出的技术,生产成本要高一些,钱臣绝对把这些先进设备的市场瞄准到美国。而中国市场上则优先销售自己购买的那些落后技术产品,因为这些更便宜。当然如果这种事情被diao丝粪青知道了,又该谩骂了,说这是商业歧视,就像后世中国人耿耿于怀日本人把第一流的产品卖欧美,第二流的产品卖日本,第三流的产品才卖中国,但这真不是什么商业歧视,而是正常的商业营销,因为美国人最富裕所以才能享受到最先进的技术,最先进的产品,因为这些最新的产品往往意味着最高昂的价格。

    ‘2’打头的机械技术研究所后面,则是‘3’打头的物理材料研究所。由于赵泽勇早早把尼龙这样的化纤技术引进到了民国,也建立了相应的研究所,这方面技术储备也很雄厚,所以‘3’打头的研究所发展也很迅速,目前从302到305有四个研究所。

    物理材料研究所出的成果也不少,赵泽勇带过来了不少化纤技术资料,都通过他们进行了实验,设计制造流程等等。这个研究所不但复原赵泽勇带来的各种化纤技术,而且也研究这些化纤产品的应用,所以他们才被派去研究化纤和天然纤维的混纺技术工艺。

    ‘3’字头研究所,目前计划投产的新产品也有两种,分别是粘胶纤维、醋酯纤维。其实这两种化纤,民国时代西方已经拥有了生产技术,只是由于没有掌握合适的制造工艺,和加工方法,没办法大工业生产。而赵泽勇带过来的技术资料偏重于应用,也就是说根本就是冲着产品去的。至少可以保证在二战前,赵泽勇带去的这些资料都是能领先于西方,前提是可以做到保密。

    当然了生产出这两种化纤后,‘3’字头的研究所还要负责研发出相应的使用方法和工艺来,其中一些工艺有赵泽勇提供的资料,但是也有一些需要他们自行研发了,毕竟即使赵泽勇也没法带来所有的技术资料,当然也有锻炼他们研发能力的原因,赵泽勇也没用下太大力气去搞那些成品资料。(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到阅读。)